习近平:保护主义是作茧自缚,极限制裁损人害己******
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4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。他指出——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2/06/24/bc7ccc5c078148bf9aeeb737b30a1a39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2/06/24/f6fac6fa570c42e9a3ed12128d394d1b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2/06/24/e2d1e0a0048f4f53bce3cd1debbd4195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2/06/24/23cb5b69f96347b2ad5bf0f70dbaeb45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2/06/24/0809f290ea0f417caf760d1b9cca1143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2/06/24/a5ac0aa22cd0474d9e1a02ad268451a8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2/06/24/4e37d1b127f646629b4142cd34a00c04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2/06/24/37b1694bb2ab4bc3a666e72353faa842.jpg)
和青藏高原“谈恋爱”?这位青年科学家与冰川“共舞”******
编者按:“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......”每每听见这首歌曲,人们的脑海中,都会浮现出火车驶向美丽的青藏高原的景象。洁白的冰川、巍峨的高山、多样的植被,无不令人心之向往。在青藏高原做科研是什么样的感受?《科普中国繁星追梦》栏目采访了三位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青年科学家,一起听他们讲述那来自远古的呼唤,看清青藏高原“家底”。
“这好像是一种产生恋爱的感觉”
对于张强弓研究员来说
在青藏高原做科研
足以让他怦然心动
作为一名研究冰川的青年科学家
他长期在海拔5400米以上的地方
与冰川“共舞”
那是研究岩石、植被等领域的科学家们
步伐的终点
却是他的起点
张强弓介绍
冰川是气候的产物
无论是气候变暖、变干
还是变冷、变湿
它都会用外观的变化和运动
指示气候
同时冰川也是大气的“记录者”
大气的干湿沉降
会一年又一年沉淀累积
如树木的年轮一般
通过钻取冰川的冰芯
能够分析层层指标
从而得知过去的大气环境变化
冰川
就像是一座“档案馆”
站在“世界屋脊”的张强弓
正沿着前辈科学家的足迹
翻开冰川所留下的
一段段“记忆”
“拼凑”出远古的信息
出品人
杨 谷
总监制
宋乐永
总策划
战 钊 宋雅娟
导 演
蔡 琳
拍 摄
刘晓倩
制 作
光明网科普事业部
联合出品
中国科协科普部
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
光明网